消费者痛点

普通杀菌的洁净方法
每周用医用酒精对耳机进行清洗和消毒。消毒时,要确保清洗掉所有蜡状残留物,然后再用消毒酒精和喷射物,再再用棉签擦拭干净。
缺点 |
人为性强 | 清洁物料可获得性低 | 杀菌程度不可控
|
需要非常刻意的定期进行耳机清洗,无意会给消费者带来不自然的体验,且不易形成使用习惯
| 酒精、棉签等在家庭、酒店、办公室等常见普及率较低,给清洗过程的实施实际造成了物料获取门槛
| 由于清洁过程本身没有标准,且清洗过程因人而异。所以最终清洁效果无法保证。 |
问题来源
耳屎、死皮细胞和大量细菌附着在耳机孔,潮湿而黏黏糊糊的表面会吸引细菌快速繁殖生长。尤其蓝牙耳机盒,空间封闭更会加快细菌滋生。
深紫外UVC-LED解决方案
结构设计原则
| 杀菌效果评估 | 续航 |

| 
|  |
由于紫外线照射到的地方才能完成杀菌,因此LED的位置,要能发光直射到耳塞表面 | 表面杀菌效果遵循“剂量”规律,综合考虑照射距离,可以得到99.9%杀菌所需要的时间。 例如:距离耳塞5mm下,6毫瓦的120°出光角度灯珠,完成99.9%杀菌率耗时7秒 | 带充电功能的耳机盒,集成的电池刚好可用于驱动UVC深紫外LED发射紫外线进行消毒。每次续航使用哦了1个小时后插入,即刻进行一次消毒。待机状态下没72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即刻。 容量500mAh电池支持消毒千余次 |
方案效果
UVC紫外线快速完成杀菌,距离耳塞5mm下,3mW的120°出光角灯珠,完成99.9%杀菌率耗时15秒。